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综合近震及远震波形反演2006文安地震(M_w5.1)的震源... 收藏

综合近震及远震波形反演2006文安地震(M_w5.1)的震源机制解

Source mechanism of the 2006 M_w5.1 Wen’an Earthquake determined from a joint inversion of local and teleseismic broadband waveform data

作     者:黄建平 倪四道 傅容珊 钮凤林 邵志刚 郑勇 HUANG Jian-Ping;NI Si-Dao;FU Rong-Shan;NIU Feng-Lin;SHAO Zhi-Gang;ZHENG Yong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合肥230026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 Rice University Houston TX USA 77005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版 物:《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年 卷 期:2009年第52卷第1期

页      面:120-13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自然科学基金(40425005 40537033)资助 

主  题:波形反演 震源机制 格点搜索方法 CAP搜索方法 余震分布 

摘      要:2006年7月4日,在距离北京100km左右的文安地区,发生了Mw=5.1级地震,引起了北京地区的强烈震感.为了更好的认识区域构造,我们利用近震及远震波形反演的方法得到了此次文安地震的震源机制.选择了北京数字地震台网的9个地震台,震中距小于600km,台站的方位角覆盖较好.为了更好地利用信号相对较弱的P波信号,对于一个地震记录,本文分别截取出P波和面波两个部分,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进行反演,结合格点搜索的方法,得到了与记录P波及面波三分量对应较好的地震的方位角、倾角和滑移角.同时考虑到北京西北地区地壳较厚,本文在利用F-K方法计算近震理论波形的时候,对不同的方位角,采用了不同的地壳速度模型.随后结合远震信号中的直达P、pP、sP波形得到了分辨率较高的地震震源深度.反演结果表明,此次文安地震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走滑型地震,方位角为210°,倾角80°,滑移角-150°,地震的深度为14~15km,地震的震级为(Mw=5.1).反演结果与断层的几何分布、余震分布及北京地区北北东向应力场有很好的一致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