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玻璃体切除术后非直接损伤导致白内障的形成机制和防治对策 收藏

玻璃体切除术后非直接损伤导致白内障的形成机制和防治对策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of Indirect Injured Cataract Format ion after Vitrectomy

作     者:刘晓萃 王萍 严宏 Xiaocui Liu;Ping Wang;Hong Yan

作者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眼科西安710038 

出 版 物:《眼科学报》 (Eye Science)

年 卷 期:2007年第23卷第4期

页      面:252-256页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2[医学-眼科学] 100402[医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10[医学] 

主  题:氧分压 玻璃体手术 白内障 

摘      要:玻璃体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各种玻璃体疾病、视网膜疾病和眼外伤的救治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玻璃体切除术后在非直接损伤晶状体的情况下,手术后核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其发生机制和有效的防治策略是该领域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高发生率的主要机制包括玻璃体物理性/化学性变化、手术时间、患者年龄以及眼部疾患、玻璃体切除术后葡萄膜炎等因素,其中玻璃体切除术后晶状体氧分压升高,增加了晶状体周围氧暴露时间是主要因素。因此,术中采用降低氧浓度,术后使用锌?去铁草酰胺等措施以期减少白内障的发生率,为玻璃体手术后白内障的药物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眼科学报2007;23:252-25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