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及外河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
[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及外河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作者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市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出 版 物:《水产学报》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年 卷 期:2024年第48卷第9期
页 面:138-15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801[农学-水产养殖] 0908[农学-水产] 09[农学]
基 金:上海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沪农科产字(2022)第5号] 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沪农科创字(2019)第3-5号]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0202010009)~~
主 题:凡纳滨对虾 养殖池塘 环境因子 浮游植物 多元分析方法
摘 要:为了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周边水体的差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实验对上海市奉贤区某凡纳滨对虾养殖场的养殖池塘和外河道进行了采样检测,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养殖池塘及外河道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池塘在整个养殖周期内共检测出了7门67属(绿藻门属数占51%),其中优势属有5门28属,硅藻门中的小环藻属为最常见优势属(F=1.0);总平均密度为1.09×10~7个/L,其中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的平均密度占47%、30%和11%;相关性分析表明,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呈极显著正相关。外河道在整个采样周期内共检出7门56属(绿藻门属占46%),其中优势属有6门26属,隐藻属和小环藻属为主要优势属;总平均密度为1.18×10~5个/L,其中隐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的平均密度占46%、27%和13%;外河道的浮游植物结构主要受菌落总数和轮虫的影响。相较于外河道,池塘的浮游植物密度大且属类多,并在9—10月大量暴发微囊藻属,对对虾养殖造成了威胁,因此应密切关注总氮、总磷和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人工干预下的对虾养殖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群落存在结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对虾的绿色生态养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