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0年欧洲耕地格网化重建
作者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地理学院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宁810016
出 版 物:《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Scientia Sinica(Terrae))
年 卷 期:2024年第54卷第9期
页 面:3005-302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81603[工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7[理学] 08[工学] 070503[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705[理学-地理学]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3304)资助
主 题: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历史耕地 格网化分配 欧洲 过去200年
摘 要: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基础数据,已有全球历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数据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在区域重建基础上,改进格网化分配方法是提高历史LUCC数据可靠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集成建立了欧洲36个国家尺度过去200年的耕地面积序列;然后,分别用自然地理要素和历史城镇点信息刻画土地宜垦性和开垦偏好性,构建了耕地格网化分配方法;最后,分时段采用最适的耕地格网化分配方法,集成重建了欧洲1800~2000年5个时点5′×5′的耕地覆盖数据.结果表明:(1)欧洲不同发展阶段影响耕地分布的主控因子存在差异,但分配结果可彼此衔接.现代农业阶段(1950年和2000年)使用宜垦性分配最优,传统农业阶段(1800年)以偏好性和宜垦性共同构建分配模型更合理;过渡阶段(1850和1900年)用两种分配方案所得结果的绝对偏差在±10和±20个百分点的格网占比均分别在80%和95%以上,在过渡阶段使用两种分配结果的均值,可将传统和现代农业两个阶段的分配结果相互衔接.(2)过去200年,欧洲耕地总面积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于1900年达到峰值;空间上, 1800年高垦殖率重心分布在欧洲大陆西侧, 1950年重心转移至大陆东侧.(3)与国际数据集HYDE3.2相比,本研究的耕地数量更可靠、耕地空间分布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