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甘肃西和锑矿生态破坏区优势物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收藏

甘肃西和锑矿生态破坏区优势物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Niche and Interspecific Assoc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t Plants in Antimony Mining Damaged Ecological Site in Xihe,Gansu

作     者:杜忠毓 邢文黎 党宁 赵维彬 谭许脉 肖江 盖旭 陈光才 DU Zhongyu;XING Wenli;DANG Ning;ZHAO Weibin;TAN Xumai;XIAO Jiang;GAI Xu;CHEN Guangcai

作者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杭州311400 

出 版 物:《生态环境学报》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4年第33卷第7期

页      面:1036-104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7[农学-林学] 090705[农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07[理学] 09[农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污染土壤成因与治理技术专项项目(2020YFC1807704) 

主  题:锑矿生态破坏区 重要值 生态位 种间联结 甘肃西和 

摘      要:种间关系能够揭示植物群落的物种共存特征及演替规律,对于矿区植被恢复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以甘肃西和锑矿生态破坏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学原理,采用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V_(R))、χ^(2)检验、种间联结系数(A_(C))和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该区优势植物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特征。结果表明,1)锑矿生态破坏区发现物种35科73属90种,多为菊科(Asteraceae)和豆科(Fabaceae)物种,重要值最大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为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42.3%)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9.48%);而对照区则有物种43科86属105种,重要值最大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别为平枝荀子(Cotoneaster horizontalis)(10.6%)和薹草(Carexspp.)(21.6%)。2)锑矿生态破坏区灌木层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0的有7对(占比33.3%),其中灌木层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与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和插田藨(Rubus coreanus),草本层荩草(Arthraxon hispidus)与紫花香薷(Elsholtzia argyi)和华蟹甲(Sinacalia tangutica)的生态位重叠值均为1.00,表明该类植物对资源利用较为相似。3)锑矿生态破坏区灌木层物种总体负联结,灌木层稳定性较弱,而草本层物种总体呈显著正联结,表明锑矿生态破坏区植物群落仍处于演替前期阶段。总之,需要进一步加强锑矿生态破坏区植物群落的正向演替,未来可以适当引种乡土且有正联结的物种,例如马桑和薹草等,结合补充当地土壤种子库的种子,以促进植物群落演化,进而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该研究揭示了锑矿生态破坏区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为人工促进受损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