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生成逻辑、运行机制与实践进路 收藏

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生成逻辑、运行机制与实践进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riving the formation of new qualitative productivity:Generative logic,operational mechanisms,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作     者:卢鹏 黄媛媛 LU Peng;HUANG Yuanyuan

作者机构: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44 

出 版 物:《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30卷第4期

页      面:144-15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20105[经济学-世界经济] 081104[工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工学] 0835[工学-软件工程] 0811[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2[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2023年度华侨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研究”(23SKBS033) 2023年度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FJ2023XZB032) 2024年度华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国际数字治理的中国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2024XZXND007) 

主  题: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 

摘      要: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形态,体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质性重塑集中体现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生产力要素上,即强化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引领劳动资料智能化与数字化革新,拓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和边界。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在企业微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劳动要素替代效应推动劳动力需求向高技能的“脑力化转换、人机交互模式的生产协同性赋能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的高效能跃升、自动化生产的智能运转促进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等路径实现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的智能化形塑;在产业中观层面,人工智能促进传统产业数实深度融合、赋能数字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乘数增长、规模化应用重构智能产业链和创新链等途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智能化进阶;在国家宏观层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与应用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政府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形成了一种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实现国家治理的智能化转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进化加速的新形势下,我国应进一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一是坚持科技自主创新,以人工智能优化生产要素。健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机制,培育高技能水平的新型劳动者;提升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潜能。二是加速推进产业数实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实现基础设施连接能力迭代;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人工智能的产业生态圈;探索先行先试改革,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三是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助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以数字政府建设驱动国家治理的智能化转型;以智能赋能推动市场经济体系提质增效;以智能化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