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老年人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一项回顾... 收藏

中国老年人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Relationship between follow-u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the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in Chinese elderl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作     者:徐家豪 吴俊 尹明娟 廖绍兵 吴亮 景文苑 唐鑫明 倪进东 XU Jiahao;WU Jun;YIN Mingjuan;LIAO Shaobing;WU Liang;JING Wenyuan;TANG Xinming;NI Jindong

作者机构:广东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东莞523808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佛山528300 广东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精准实验室东莞523808 

出 版 物:《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28卷第7期

页      面:745-752,75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1[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7370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A1515011038) 广东医科大学学科建设项目(4SG23001G) 湛江市科技专项(2023B01047) 

主  题:收缩压变异性 全因死亡风险 剂量-反应关系 

摘      要: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SBPV)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基于2008―2018年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的跟踪数据集,选取≥65岁、有连续3次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记录且随访至2018年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随诊间SBPV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按性别、年龄亚组分析以评估随诊间SBPV的交互作用;最后,在模型中加入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探究两者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1)共纳入2582名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8(71,86)岁,其中男性1253人(48.5%)。在平均3.29年的随访期间,共有739例(28.6%)老年人死亡;(2)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随诊间SBPV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分组中,0.05;其余年龄组:P总趋势SBPV0.05,P非线性SBPV0.05)。结论中国老年人随诊间SBPV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其独立于随访期间平均SBP。除了检测老年人群的SBP外,还应关注其就诊以来SBP的波动情况。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