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程序化手法联合常规疗法对偏瘫后上肢痛患者疼痛程度、上肢关节活... 收藏

程序化手法联合常规疗法对偏瘫后上肢痛患者疼痛程度、上肢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Effect of Programmed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on Pain Degree and Joint Motion of Upper Limb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作     者:闫俊棚 Yan Junpeng

作者机构: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康复一区河南平顶山467000 

出 版 物:《黑龙江医学》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年 卷 期:2024年第48卷第16期

页      面:2014-2016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主  题:偏瘫 上肢痛 程序化手法 关节活动度 血流动力学 

摘      要:目的:探究程序化手法联合常规疗法在偏瘫后上肢痛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河南省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程序化手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Fugl-Meyer上肢功能量表(FMA)评分、肱动脉血流动力学[直径(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上肢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8、2.587,P0.05);两组患者D、PSV、RI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2、2.078、2.416,P0.05);两组患者外旋范围、前屈范围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9、2.763,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程序化手法疗效确切,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效减轻疼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