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毒理学进展 收藏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毒理学进展

作     者:应贤平 仲伟鉴 

作者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物危害分子基因检测实验室上海200336 

出 版 物:《毒理学杂志》 (Journal of Toxicology)

年 卷 期:2006年第20卷第5期

页      面:334-336页

学科分类:100405[医学-卫生毒理学] 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7[理学] 070205[理学-凝聚态物理] 08[工学] 080501[工学-材料物理与化学] 0805[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702[理学-物理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1579) 

主  题:纳米颗粒 纳米二氧化钛毒性 纳米毒理学 

摘      要:纳米颗粒(直径100 nm)产生有自然和人为2种类型,后者又分故意(纳米技术)和非故意(燃烧)2种方式.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适存的生物已适应以自然类型产生的纳米颗粒;但人为类型,尤其是为特定功能而故意设计可控制大小及形状的纳米技术广泛应用,对整个生物系统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