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汶川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 收藏

汶川余震震源机制变化的原因

Cause of the Change of Focal Mechanisms of Wenchuan Aftershocks

作     者:魏柏林 刘特培 陈玉桃 WEI Bolin;LIU Tepei;CHEN Yutao

作者机构:广东省地震局广东广州510070 

出 版 物:《华南地震》 (South China Journal of Seismology)

年 卷 期:2011年第31卷第4期

页      面:62-69页

学科分类: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主  题:汶川余震 震源机制变化 龙门山逆断层 转换应力场 

摘      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主震是一个主压应力轴NW-SE的逆倾滑型的地震,而之后的余震震源机制解有的与主震震源机制解一致,有的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南至北逐步变成走滑型地震。主震和同主震震源机制解一致的部分余震,在构造应力场直接作用下,龙门山推复体向四川地块逆冲,致使在逆断层的上下盘之间的断层面上产生粘滑而发生逆倾滑型的地震,故其震源机制解的三轴基本上与构造应力场一致。而走滑型余震则认为不是构造应力场直接作用的结果。即,这类地震不是发生在龙门山逆断层的断层面上,故而不是粘滑,而是在逆断层的上盘或下盘滑动的岩块中,由于断层面上的介质不均匀,摩擦力大小不一致或粘结的程度不同,致使盘面上不成一体的断裂小岩块体(或不同介质构成块体)滑动快慢不一,滑动快的小岩块对前方邻接岩块产生挤压,对后方邻接岩块产生拉张的转换应力场。在这种局部应力场作用下,导致前、后邻接小岩块体中发生新的剪切破裂,因而引起余震震源机制解有规律的变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