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学习者动宾搭配“伪语义违反”的认知加工机制
Cognitive Mechanism of Chinese“Pseudo-Semantic Violation”Verb-Object Collocations in L2 Learners作者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北京100089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北京100083 语言认知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
出 版 物:《汉语学习》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年 卷 期:2024年第4期
页 面:74-8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103[文学-汉语言文字学] 05[文学]
摘 要:汉语“打酱油类动宾搭配是母语者经常使用的转喻或隐喻现象,而低水平汉语二语者往往认为这种动宾搭配是违反语义关系的。相对于ERP研究中的真实“语义违反范式,我们将二语者对这种语义关系的认知称作“伪语义违反。目的是通过这种实验范式考察汉语二语学习者对“打酱油类动词喻指化现象加工的认知机制及其与汉语母语者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汉语母语者对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符合直接通达理论,在无语境条件下仍然可以直接加工其喻指义。第二,不同水平二语学习者对汉语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机制存在本质区别。低水平二语学习者汉语动词喻指化加工经由字面义,再通达其喻指义,支持间接通达理论;高水平二语学习者则可以和母语者一样直接通达其喻指义。加工机制的不同导致了学习者理解能力的差异。第三,二语学习者对汉语动词喻指化现象的加工机制存在动态变化,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对喻指意义的加工会逐渐由间接通达转向直接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