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震构造机理及青衣江上游流域地... 收藏

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震构造机理及青衣江上游流域地貌的响应

The seismogenic tectonic mechanism of the Lushan M_S7.0 earthquake and the geomorphological response of the upstream drainage of Qingyijiang river,in 2013,Sichuan,China

作     者:梁明剑 郭红梅 李大虎 孔军 

作者机构:四川省地震局四川成都610041 

出 版 物:《地学前缘》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年 卷 期:2013年第20卷第6期

页      面:21-2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2040Y XH12041Y) 

主  题:芦山7 0级地震 发震构造机理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 青衣江 地貌响应 

摘      要:2013年4月20日发生在四川芦山的7.0级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文中通过分析震区青衣江上游流域地貌的构造响应与典型的震灾特征,研究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机理。对穿越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青衣江上游水系地貌特征及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流域地貌发育对龙门山断裂带的新活动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在芦山地震中,遭受严重破坏的建筑物呈条带状分布,并产生大量次生地表张性地裂缝、串珠状砂土液化等地表破坏现象,其展布方向均与震区中的主断裂和背斜隆起相平行。余震分布表明,芦山地震与本区的双石—大川断裂、新开店断裂和大邑断裂的新活动有关。龙门山断裂带为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前展式发育特征,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就具有该特征。综合龙门山南段的地貌响应过程、芦山地震的地表破坏及余震分布特征,认为芦山7.0级地震应为龙门山断裂带持续向SE逆冲扩展、地壳挤压缩短的产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