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鼠洞道利用机制及地面行为时间分配特征
Burrow utilization by great gerbil Rhombomys opimus and its behavior time budget on ground surface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
出 版 物:《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年 卷 期:2012年第31卷第6期
页 面:1492-149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0476)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2010DFA92720) 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项目(2009Z2-5)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学者"项目(LHXZ200701)资助
摘 要:2010年5—11月,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研究了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的昼间洞道利用机制(地面活动强度、进洞频率)以及地面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大沙鼠在春夏秋三季地面活动时间占总观察时间的77.62%、66.13%和80.93%,进洞频率分别为0.50、0.31和0.19次.min-1,地面活动强度和进洞频率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其地面行为中,摄食是大沙鼠任一季节最主要的行为,不同季节摄食比例均超过50%;储食是大沙鼠春季两秋两季次重要的行为,其时间比例分别达到了17.19%和25.46%;夏季大沙鼠修饰行为比例明显升高(27.78%),而储食行为比例明显下降(7.1%)。本研究结果说明,食物因子是促使大沙鼠进行地面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温度、生理周期、捕食风险可影响大沙鼠地面活动强度、进洞频率以及地面行为时间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