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探讨附子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作用机... 收藏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体外实验探讨附子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 Rhizoma in the treatment of vasospasm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in vitro experiments

作     者:武博文 颜培宇 武密山 WU Bowen;YAN Peiyu;WU Mishan

作者机构: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澳门999078 

出 版 物:《环球中医药》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 卷 期:2024年第17卷第8期

页      面:1523-1536页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澳门科技大学研究基金(FRG-22-109-FC) 

主  题:附子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血管痉挛 细胞增殖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血管紧张素II 

摘      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附子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检索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等,获得附子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血管痉挛相应疾病靶点,并将其作用靶点与获得的疾病靶点的交集作为潜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对潜在靶点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网络;采用R语言软件包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然后使用Cytoscape软件分析其网络拓扑结构,筛选其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MTT法检测附子活性成分对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的机制。结果附子治疗血管痉挛的主要潜在活性成分有15个;药物—疾病核心靶点有27个;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刺激神经组织的中的交互、鞘脂类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松弛素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等;关键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次乌头碱、谷甾醇结合具有稳定构象。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附子活性成分次乌头碱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有关。结论附子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核受体亚家族3 C群成员1、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一氧化氮合酶3等靶点治疗血管痉挛,为附子活性成分治疗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