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自然灾害、生产收成与清代台湾米价的变动(1738--1850... 收藏

自然灾害、生产收成与清代台湾米价的变动(1738--1850)

The Impact of Natural Disasters and Harvest Yields on Fluctuations of Rice Price during Qing Taiwan, 1738—1850

作     者:谢美娥 

作者机构: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 

出 版 物:《中国经济史研究》 (Researches in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年 卷 期:2010年第4期

页      面:110-12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主  题:气候变迁 自然灾害 生产收成 清代台湾 粮价 收成分数 

摘      要:本文考察自然灾害(含气候变迁)和粮食生产收成两种因素,对1738—1850年台湾粮价变动的影响。笔者利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中两个台湾站点的旱涝等级数据,以及清代档案中的收成分数,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在气候变迁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方面,近人研究认为冷期重大自然灾害偏高而暖期较少,清代台湾的情形亦然。1750年代前及1830年代起都是冷期,严重的自然灾害频率则增加;1750年代后台湾气候由冷渐暖,自然灾害频率趋减。气候趋暖而且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年分相对较少的时期,正是台米出口的兴盛期。其次,在自然灾害与粮价变动的关联方面,本研究证实,自然灾害因素仅在部分的短期年段对米价起作用,长时段的作用并不显著。最后,在生产收成与粮价变动的关联方面,某些价格明显升高或骤降的短期年间——主要是在米价上升期(1738—1838),确实符合丰收价降、减则价升的原则。但是收成与粮价的相关程度不弱亦不显著,足见年成丰歉对米价的升降变动,只在一定程度之内产生影响,应是年成以外的其他因素与之相互作用的缘故。而在米价下降期(1839—1850),年成丰歉并不是影响米价变动的最主要因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