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变化对棒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elevation variations on mai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Brassica juncea *** Chen&Yang作者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种质与品种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6 农业农村部西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6 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
出 版 物:《南方农业学报》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
年 卷 期:2024年第55卷第5期
页 面:1436-1443页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2[农学-园艺学] 090202[农学-蔬菜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U22A20494)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4-G-23)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蔬菜创新团队项目(川农函〔2019〕472号)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1+9”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9KJGG010)
摘 要:【目的】分析海拔变化对棒菜(Brassica juncea *** Chen&Yang)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优化川西高原棒菜种植区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田3号棒菜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研究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在不同海拔(1510、2081、2579和2936 m)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海拔及各性状指标与棒菜产量的关系。【结果】不同海拔高度下,棒菜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88%~33.51%,农艺性状以食用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性状以单株毛重的变异系数最大。株高和食用茎长随海拔上升总体减小,且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P单株毛重(0.421)食用茎粗(0.338)茎秆节间长度(0.180),间接通径系数排序依次为食用茎粗(0.495)单株毛重(0.479)海拔(0.450)茎秆节间长度(0.127)。【结论】为使金田3号棒菜在川西高原地区有较高的产量,应重点做好海拔、食用茎粗和单株毛重的选择,同时兼顾茎秆节间长度。金田3号棒菜在海拔2579 m产量最高,可在该区域适度扩大种植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