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空间重构与教育变革:二战后开放式学校的兴衰 收藏

空间重构与教育变革:二战后开放式学校的兴衰

Spatial Reconfiguration and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The Rise and Fall of Open Plan School after World War Ⅱ

作     者:钱晓菲 QIAN Xiaofei

作者机构: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1121 

出 版 物:《比较教育研究》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46卷第7期

页      面:102-1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知识、社团与话语权:美国进步时代教师职业化路径研究”(课题编号:COA210240) 

主  题:开放式学校 学校空间 开放式空间 空间实践 

摘      要: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构空间的尝试,开放式学校是20世纪60-70年代风靡一时的建筑设计,一度被视为教育变革的催化剂。重新考察开放式学校的兴衰历程,聚焦空间实践,研究发现,开放式学校宽松的空间结构在破除物理障碍的同时,塑造出普遍喧嚣的新声景,提升教学能见度,给教师带来诸多新挑战。由于缺乏前期培训、系统评估与后续支持,未能适应新空间的多数教师为应对声音和视觉干扰,纷纷选择重塑物理与规则屏障,最终导致开放式学校名存实亡。学校空间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性过程,单方面地革新学校建筑设计,最终只能实现某种形式化的学校空间革新,且隐含着僵化学校时间、限制教学体验的风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