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形成后巨噬细胞浸润行为的动态演变研究 收藏

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形成后巨噬细胞浸润行为的动态演变研究

A study of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macrophage infiltration behavior after acute carotid artery thrombosis

作     者:李世凯 梁佳 何艳艳 丁乾昊 李晨卿 刘阳 冯英璞 赵文利 黄宇梦 索莉娜 李天晓 贺迎坤 Li Shikai;Liang Jia;He Yanyan;Ding Qianhao;Li Chenqing;Liu Yang;Feng Yingpu;Zhao Wenli;Huang Yumeng;Suo Lina;Li Tianxiao;He Yingkun

作者机构:新乡医学院医学工程学院453003 河南省脑血管病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脑血管介入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 

出 版 物:《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年 卷 期:2024年第21卷第7期

页      面:433-443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2023年度立项课题(GWJJ2023100101) 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241111313200)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32102231042)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省部共建青年项目(SBGJ202303001) 

主  题:急性颈动脉血栓 血栓栓塞 巨噬细胞 动物模型 

摘      要:目的探索急性颈动脉血栓性闭塞(ACTO)形成后,血栓动态演变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浸润行为变化。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5只,通过使用氯化铁处理后的外科缝合线对兔颈动脉造成损伤来建立ACTO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兔按照实验终点时间分为5组;术后24 h组及术后1、4、8、12周组,每组3只。术后24 h,使用DSA检查ACTO模型建立情况。到达实验时间终点时对该组3只兔进行血栓栓塞段动脉取材并用石蜡包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休黄猩红蓝(MSB)对血栓样本进行染色,分析血栓形态和血栓组成(包括红细胞、纤维蛋白和胶原纤维)的变化,使用Orbit Imaging Analysis软件对血栓组成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对血栓中M0和M2型巨噬细胞的分布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总结ACTO发生后不同时期血栓的形态、组成及血栓中巨噬细胞浸润行为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术后24 h DSA结果显示,所有的实验兔均成功建立了ACTO模型。(1)HE染色结果显示,在术后24 h至1周的时间段内,血栓呈持续增大趋势;术后4周时,血栓开始出现溶解现象;术后8周时,血栓内部观察到了新生血管的形成;而术后12周时,血栓开始呈现出纤维化的迹象。(2)MSB染色结果显示,在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术后24 h内),红细胞为主要成分;在此之后,以纤维蛋白和胶原纤维为主要成分。(3)M0型巨噬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为CD206)检测结果显示,术后24 h,血栓中M0型巨噬细胞并未均匀分布于整个血栓中,而主要聚集于血栓边缘;术后1周时,血栓内M0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相较于术后24 h增加[血栓边缘:(41.7±27.0)%比(24.6±16.7)%,血栓核心:(35.7±19.6)%比(11.1±10.4)%,均P0.05)。此外,术后12周血栓边缘M0型巨噬细胞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少于血栓核心处[(8.9±5.3)%比(15.7±11.0)%,P0.05;血栓核心:(17.9±8.8)%比(14.4±10.0)%,P0.05]。此外,术后8、12周时血栓核心M2型巨噬细胞阳性面积百分比均多于血栓边缘处[术后8周:(17.9±8.8)%比(9.4±6.3)%,P0.001;术后12周:(14.4±10.0)%比(8.5±5.3)%,P0.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ACTO动物模型,首次展示了血栓形成后12周内巨噬细胞的动态演变规律。巨噬细胞在血栓形成和血栓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促进了血栓溶解和血栓内新生血管形成,进而促进闭塞血管自发再灌注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