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黔中安江地下河系统水化学特征及污染分析 收藏

黔中安江地下河系统水化学特征及污染分析

作     者:赵翠 覃红亮 朱昱桦 罗林 何妙玲 李中华 

作者机构: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1地质大队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贵州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 版 物:《地质科技通报》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4年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5[工学-水利工程] 

基  金:贵州省水文地质志修编(MCHC-ZG20212206-1) 贵州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GZMC-ZG20192015-1) 

主  题:岩溶区 地下河系统 系统边界 水化学 污染特征 

摘      要:为给安江地下河系统污染防治及乌江流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撑,在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采集测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舒卡列夫分类法和派铂三线图、正态性检验和Grubbs检验法、污染指数法等方法,对安江地下河系统边界及水文地质特征、水化学成分及主要离子来源、背景值、污染现状及污染成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江地下河系统面积约18.91 km2,其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型水、HCO3-Ca·Mg型水、HCO3·SO4-Ca·Mg型水和SO4-Ca型水等4类,各类型占比大致相等,其地下水主控离子主要来源为娄山关组白云岩、栖霞组-茅口组灰岩等碳酸盐岩与龙潭组含硫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安江地下河系统已受到污染,污染程度最严重指标为总磷,其次氟化物,再次为硫酸盐;栖霞-茅口组灰岩含水岩组污染程度等级远高于娄山关组白云岩含水岩组。研究证明了安江地下河系统岩溶管道主要发育于栖霞-茅口组,其次为娄山关组;含总磷、氟化物和硫酸根等无机污染物的地下水经岩溶管道向北东方径流迁移,污染安江地下河系统,并最终通过S50地下河出口排泄于乌江。本研究对于岩溶区地下河系统污染防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