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用于慢性主观性耳鸣客观分型的可行性研究:以... 收藏

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用于慢性主观性耳鸣客观分型的可行性研究:以高频耳鸣为例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use of peripheral bloo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for objective classification of chronic subjective tinnitus:a case study on high-frequency tinnitus

作     者:黎志成 方必兴 谢津 王心怡 周靖诗 曾祥丽 Li Zhicheng;Fang Bixing;Xie Jin;Wang Xinyi;Zhou Jingshi;Zeng Xiangli

作者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广州51063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眩晕耳鸣诊疗中心广州510630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杭州31000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圳518055 

出 版 物:《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年 卷 期:2024年第59卷第7期

页      面:727-73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3[医学-耳鼻咽喉科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171151)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201704030081) 

主  题:耳鸣,主观性 分型模型 基因表达,差异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随机森林算法 

摘      要:目的探讨联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及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基于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的主观性耳鸣客观分型模型的可行性。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期间,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7例慢性主观性高频耳鸣患者(代偿型21例,失代偿型16例)及20名健康志愿者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外周血DEGs。采用WGCNA构建不同表达模式的基因模块,并分析各自与耳鸣特征之间的关系。随后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分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度和F1-score对分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12351个组间DEGs被分成9个基因模块,其中MEblue、MEgreen和MEbrown与健康志愿者组呈负相关,MEpink与耳鸣困扰组呈正相关。基于MEblue及MEpink分别构建耳鸣-正常及代偿-失代偿分型模型,AUC均0.80,准确度均90%,F1-score均0.90,分型性能良好。结论外周血DEGs是慢性主观性耳鸣客观分型的潜在生物学指标,而WGCNA和随机森林算法的联合应用是构建慢性主观性耳鸣客观分型模型的可行方案。但模型的外延、跨数据集性能的验证,以及模型算法的优化仍需进一步探索并完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