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南段构造演化与邻区成矿作用——从年代学资料得到的启示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and the metallogenesis in its adjacent region:Implications from the high precision geochronology作者机构: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93 华东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南京210007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总局三局太原030002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八一四队江苏镇江212005
出 版 物:《地质科学》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0年第45卷第2期
页 面:509-53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BK2008026)资助
主 题:泛古陆裂解 陆-陆碰撞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 拆沉、底侵作用 燕山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 郯庐断裂带
摘 要:郯庐断裂带为我国东部北北东—北东向岩石圈深大断裂带。在其南段的邻区,分布有胶东金矿区、鲁西铁金矿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铁铜(金)成矿带和苏北油气田等矿产。从已获得大量测年资料分析,可将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分为3个阶段:1)早期(800~550 Ma):自元古宙泛古陆裂解和随之而来的加里东期古地震和局部海西期喷流作用,证实地壳运动早已拉开了它的构造活动序幕,此阶段继承和构建了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先存的构造薄弱带,从成矿作用而论,此阶段可称为成矿预备场地;2)主期(1 80~110 Ma):在三叠纪期间,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陆—陆碰撞和中生代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等,造就了现今郯庐断裂与分支断裂的构造格架。其中主峰形成时间为140~120 Ma±,在这个阶段广泛有钙碱性系列、富钾高锶钙碱系列、碱性系列岩浆和后期成矿热液,沿着有利构造空间剧烈活动和成矿就位。本区壳幔混熔型和壳源同熔型花岗岩,是地壳减薄和下地壳拆沉、底侵的产物,而不是单一的构造运动的结果。此阶段可称为断裂构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鼎盛期;3)晚期(60Ma~现代):沿东西向与北北东向(或北东向)断裂交汇处,存在橄榄玄武岩喷侵,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物源,此期可称其为构造—岩浆活动的衰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