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根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Effects of planting patterns on potato growth and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root zone作者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湖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128 蔬菜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广东深圳518120
出 版 物:《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4年第50卷第3期
页 面:17-26,40页
基 金:农业部和财政部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CARS–09–ES16)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项目(湘财建指98号)
摘 要:以‘华薯5号’为材料,于2022、2023年在湖南省株洲市开展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土壤化学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方式(种植密度为82500株/hm^(2),施硫酸钾复合肥1125 kg/hm^(2)、有机肥1500 kg/hm^(2)、生物酶活化磷肥750 kg/hm^(2)、40%硫酸锌15 kg/hm^(2))的株高、茎粗高于农民方式(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施750kg/hm^(2)硫酸钾复合肥)和高产方式(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施1500 kg/hm^(2)硫酸钾复合肥);2022、2023年高产高效方式的产量分别为28.78、46.83 t/hm^(2),显著高于农民方式和高产方式的;高产高效方式的土壤pH、有机质(SOM)含量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农民方式和高产方式的;高产方式显著提高了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种植方式马铃薯根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产方式的OTUs、Chao1指数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农民方式与高产方式、高产高效方式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高产高效方式门水平上Proteobacteria和Deferribacterota相对丰度及属水平上Mucispirillum和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均高于农民方式和高产方式;RDA分析表明,土壤pH、N、P、K、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SEM分析表明,土壤pH和SOM、N、P、K含量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改变土壤细菌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所述,与农民方式、高产方式相比,高产高效方式能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缓解土壤酸化和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根区土壤细菌主要优势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块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