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黑潮-亲潮交汇区夏季鱼类物种多样性分析 收藏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黑潮-亲潮交汇区夏季鱼类物种多样性分析

Fish diversity analysis of the Kuroshio-Oyashio confluence region in summer based on environmental DNA technology

作     者:梁绪虹 王丛丛 刘洋 俞晔伟 宋成辉 LIANG Xuhong;WANG Congcong;LIU Yang;YU Yewei;SONG Chenghui

作者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临港新片区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型平台上海201306 

出 版 物:《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4年第33卷第4期

页      面:911-92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农业农村部全球渔业资源调查监测评估(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专项(D-8021-22-0129-01) 

主  题:环境DNA 黑潮-亲潮交汇区 鱼类 生物多样性 

摘      要:西北太平洋黑潮-亲潮交汇区是世界上最高产的渔区之一,鱼类资源众多。为了解交汇区鱼类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该海域的渔业资源,利用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对夏季西北太平洋黑潮与亲潮交汇区进行鱼类多样性分析,通过22个站点水样的采集、DNA提取及测序,共检测出22目30科44属51种海水鱼类,其中灯笼鱼科种类最多,共17种,占鱼类物种总数的33.33%。此外,相对丰度较高的物种为宽尾臂灯鱼、西钻光鱼、日本背灯鱼、远东拟沙丁鱼、斑点多纪鲀、瓦氏角灯鱼、斑头六线鱼、日本鲭、日本海、黑潮眶灯鱼。站点间Alpha多样性差异较大,总体上呈现高纬度断面生物多样性低,低纬度断面生物多样性高的特点。冗余分析表明,影响交汇区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溶解氧。研究证明了eDNA技术用于监测西北太平洋黑潮-亲潮交汇区鱼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的可行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