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2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及驱动分析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Vegetati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Their Drivers in Qinghai Lake Basin from 2000 to 2020作者机构: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宁810008 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8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西宁810008
出 版 物:《水土保持研究》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 卷 期:2024年第31卷第5期
页 面:327-336,343页
核心收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湖流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碳水收支变异特征及尺度扩展研究”(42061008)
摘 要:[目的]明确2000—202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时空格局变化特征,探究影响植被NPP的主要因素及驱动比例,为青海湖流域基础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植被NPP、气温、降水量、植被覆盖度、人类活动强度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植被NPP在子流域、海拔、微地形上的时空变化,并对流域NPP与气温、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及植被NPP的驱动要素进行研究。[结果](1) 21年间青海湖流域年植被NPP逐年波动上升,增速为2.22 g C·m^(2)/a,空间上自西北向东南递增。(2)年植被NPP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植被覆盖度的显著相关区域占流域面积比依次为40%,9%,59%。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与年植被NPP的一级偏相关系数显著区域占流域面积比分别是59.26%和33.39%。(3)驱动分析表明气温(q=0.58)、海拔(q=0.54)、人类活动(q=0.38)是流域NPP的主要驱动因子,并且因子交互解释力强于单因子解释力。[结论]2000—202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NPP整体逐年增长,在海拔、子流域和微地形格局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性,气温、海拔、人类活动的交互驱动是流域NPP的主要驱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