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洱海流域生态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收藏

洱海流域生态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作     者:李艳丽 潘娇 杜发春 

作者机构:云南农业大学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 

出 版 物:《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4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3305[工学-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工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基  金: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战略规划“洱海流域文化资源保护政策研究”(H20230001) 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9ZG00911-06) 

主  题:洱海流域 生态文化 评价体系 空间格局 耦合协调 

摘      要:洱海流域生态类型丰富多样,民族、生态和信仰多元共生,呈现出苍洱生态系统与本土文化耦合的生态文化内涵。当前洱海流域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也面临冲击。为给洱海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构建乡镇尺度生态与文化并重的生态文化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洱海流域喜洲镇、凤羽镇、挖色镇的生态文化综合指数D值均在0.5以上,是流域内生态文化综合发展最好的区域。邓川镇的生态文化综合指数D值较低,为0.26。文化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发展较好区域相交于洱海,最终形成了以凤羽镇—喜洲镇—挖色镇为核心轴,辐射洱海流域的生态文化发展空间格局。流域内各乡镇生态与文化子系统耦合协调情况均在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水平。据此将洱海流域划分成四大发展类型区:生态文化协同保护区、生态文化协同发展区、生态保护优先区、文化发展优先区,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