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重建方式治疗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随访研究 收藏

不同重建方式治疗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随访研究

Follow up study of different re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malignant bone tumors in the limbs

作     者:流小舟 黎承军 施鑫 周光新 LIU Xiaozhou;LI Chengjun;SHI Xin;ZHOU Guangxin

作者机构: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南京210002 

出 版 物:《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 Combat Trauma Care)

年 卷 期:2024年第37卷第4期

页      面:357-364页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基  金: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医学科研面上项目(M2021051) 东部战区总医院临床诊疗新技术项目(22LCZLXJS45) 

主  题: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瘤段切除后的重建方式 功能评价 生存和保肢 复发和转移 随访研究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在瘤段切除后经不同重建方式治疗的随访资料,探讨手术方案的选择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单中心收治的四肢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瘤段切除后重建方式分为肿瘤型假体置换组和生物重建组。回顾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对比2组患者至随访截止时间的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以及最终保肢率,并总结生物重建失败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协会评分(MSTS)、多伦多保肢评分(TESS)评价并比较不同组间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共收集并筛选入组患者87例,其中男52例,女35例,年龄8~71岁,平均(38.3±21.2)岁。随访15~7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5个月。至随访截止时间,共存活67例,死亡20例,总生存率为77.01%;无瘤存活45例,无瘤生存率为51.72%。其中,假体置换组74例、生物重建组13例(瘤体骨灭活再植钢板重建2例、自体腓骨移植钢板重建11例)。生物重建组术后1年的MSTS评分及TESS评分均明显高于假体置换组(28.33±2.09 vs 24.16±4.51、85.62±6.71 vs 80.82±3.85,P0.05),复发和转移发生与否才是影响OS的预测因素(P=0.003和P=0.001)。而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患者的生存率(P=0.0843)、复发率(P=0.5206)、转移率(P=0.3217)无显著相关性。假体置换组与生物重建组的二次手术率(29.73%vs 38.46%)及最终保肢率(83.78%vs 84.6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瘤段切除后自体腓骨移植钢板重建的患者有11例,其中出现移植骨骨不连2例;愈合时间与年龄、术前肿瘤生长部位、术中截骨长度、取骨部位及植骨量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随着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瘤段切除后的骨缺损,采用术前精准测量和周密设计的生物重建手术,可以发挥其在关节稳定、肢体功能、保障疗效等各方面的优势,从而取得较假体置换手术更佳的治疗效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