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典型村落的山−坝系统土地利用演化时空分异特征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of land use evolution in mountain-basin systems based on three typical villages作者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出 版 物:《中国岩溶》 (Cars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4年第43卷第2期
页 面:326-335页
学科分类: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岩溶区山−坝系统土地利用耦合演化机理研究:贵州省案例”(4177115) 贵州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项目(黔科合中引地005) 2015年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资助项目(111-0317003)
摘 要:基于山-坝系统的地域特点,选取贵州省惠水县好花红镇的三个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1990−2018年研究区人口-耕地-宅基地的演化特征。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获取人口疏化、耕地与宅基地利用数据,从三个案例村梯度差异的视角分析人口、耕地和宅基地时空演化规律,对耕地和宅基地进行功能划分。结果表明:(1)农村人口疏化程度不同,山区人口流失严重,人口过疏化现象显著;山坝交错区人口流失较严重,人口过疏化现象突出;坝区人口流失较少,有疏化现象;(2)耕地撂荒程度地域差异明显,山区耕地撂荒最严重,山坝交错区次之,坝区较轻;耕地撂荒或转型,造成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功能发生变化;(3)从宅基地利用变化看,数量上“未减反增、空间上“外扩内空,宅基地结构和功能转变明显;(4)农村人口疏化驱动土地资源利用变化,变化动力主要来源于社会经济变化和区域人口乡城迁移,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多种因素及其发生过程彼此相互依赖和制约,形成一种具有动态关联的耦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