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气候变化对白蜡窄吉丁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化性影响研究 收藏

气候变化对白蜡窄吉丁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化性影响研究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voltinism of the emerald ash borer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作     者:党英侨 王小艺 宋学雨 DANG Ying-Qiao;WANG Xiao-Yi;SONG Xue-Yu

作者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出 版 物:《应用昆虫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61卷第2期

页      面:464-47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2[农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1666) 

主  题:白蜡窄吉丁 全球变暖 双正弦模型 有效积温 化性 

摘      要:【目的】探究当前以及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在中国各地区的世代发育特性,明确该虫对不同地区气候条件的响应规律,为其现有发生区和潜在分布区的精准监测与防控提供指导。【方法】基于白蜡窄吉丁天津种群的野外实际发育数据,以及2010-2020年全国各地的累年日均温、日最高温和最低温数据,采用双正弦模型估算当前以及未来温度升高1.5和2℃情景下白蜡窄吉丁整个世代的有效积温。在对该虫的化性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当前累年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和最低温与其化性之间的关系。【结果】(1)以白蜡窄吉丁天津种群的实测数据为计算依据,其整个世代众数种群所需的有效积温为2519.9日·度。(2)当前气候条件下,白蜡窄吉丁在我国青海的年有效积温和化性最低,分别为1109.89日·度和2年1代;在海南最高,分别为5535.88日·度和1年2代;其他地区则均表现出随纬度降低而增加的趋势。白蜡窄吉丁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化性与累年年均温、年均最高温和最低温之间均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并与昆虫自身的纬度和海拔分布存在负相关关系。(3)未来温度升高1.5和2℃情境下,白蜡窄吉丁在我国各地区的年有效积温和化性均明显增加,其中年有效积温介于1000-3000日·度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数量均减少,高于3000日·度的均增加;化性也呈类似的变化规律,在我国中南部表现尤为明显。【结论】若白蜡窄吉丁扩散到我国中南部等未发生区,则该虫很可能在当地建立种群并迅速发展。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该虫在我国各地区的发生和危害风险将进一步增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