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机器人真的取代农民工了吗 收藏

机器人真的取代农民工了吗

作     者:齐秀琳 张恬 许为 

作者机构:郑州大学商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出 版 物:《农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20207[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基  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数字农业发展赋能农业固碳减排的实现路径研究”(编号:2022BJJ095) 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编号:2023-CXTD-01) 郑州大学人文社科优秀青年科研团队资助项目“乡村特色产业的培育机制与富农机理研究”(编号:2023-QNTD-02) 国家自科青年基金项目“产品空间、比较优势演变与中国农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编号:71903031) 

主  题:机器人 农民工就业 巴蒂珂工具变量 生产力效应 工作“分解” 

摘      要:机器人兴起对就业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关于机器人是否取代了农民工目前并没有充分的经验证据。本文基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数据和2013—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巴蒂珂工具变量对因果关系的识别策略,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机器人不仅没有取代农民工,反而促进了农民工就业。地级市层面的机器人渗透率每增加1个标准差,农民工就业率将提高0.35个标准差。第二,机器人应用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机制,包括释放生产力和对原有不适合农民工的复杂工作进行“分解。第三,机器人应用对农民工就业的促进作用源于工作岗位增加而非机器人冲击下农民工的跨区域流动,这表现为本地机器人应用对周边地区农民工并不存在“虹吸效应。本文结论对兼顾推动生产智能化转型和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构建具有参考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