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空间污名化过程与形成机制研究 收藏

空间污名化过程与形成机制研究

Spatial stigmatization:Proces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作     者:李巍 杨文 王录仓 漆建武 王宗相 LI Wei;YANG Wen;WANG Lucang;QI Jianwu;WANG Zongxiang

作者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广州510000 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00 

出 版 物:《地理学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4年第79卷第6期

页      面:1449-146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81603[工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6[历史学] 07[理学] 070502[理学-人文地理学] 08[工学] 070503[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60201[历史学-历史地理学] 120203[管理学-旅游管理]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705[理学-地理学]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0602[历史学-中国史]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GL257) 

主  题:空间污名化 人地关系 过程 形成机制 

摘      要:身份污名化与领土污名化研究由来已久,但对于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探讨却相对不足。本文在回溯和梳理污名化由来的基础上,试图从地理学视角探讨人—地污名化的关系,并提出空间污名化的概念,系统诠释了空间污名化的地理过程与形成机制。研究认为:①空间污名化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与认知水平下,施污者通过贬低地方的感知价值与身份构建,对空间及其依附的人和物进行不全面、不准确、不客观的认知过程,从而形成符号化的污名指向。②在地理空间格局的异质性背景下,空间污名化具有意象构建、主体分离、群体互动、空间定位以及符号化的过程,并在不同方向、距离与尺度上,形成本地或异地的直接污名化和间接污名化类型。③空间不平等、权利剥削与斗争、恐惧与逃避以及恋地与社会秩序是空间污名化的基础,人—地间通过感知、识别、定位与标记的复杂互动,推动污名化的空间集中与内化,这就形成了产生、传播、反应与再生产不断循环的空间污名化机制。面对普遍的空间污名化现状,解决的关键在于重建新的叙事体系,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最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倡导下实现“去空间污名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