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广东省强地震震源区地壳速度结构及其对板内地震成因的启示 收藏

广东省强地震震源区地壳速度结构及其对板内地震成因的启示

Crustal Seismic Velocity Structure in the Epicenter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Causes of Intraplate Earthquakes

作     者:李伦 沈旭章 董世贤 廖杰 赵凌峰 LI Lun;SHEN Xuzhang;DONG Shixian;LIAO Jie;ZHAO Lingfeng

作者机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广东珠海519082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珠海519082 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60 

出 版 物:《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年 卷 期:2024年第48卷第3期

页      面:420-43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801[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07[理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基  金: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SinoProbe Lab 202215) 广东省引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017ZT07Z06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A1515011729)联合资助 

主  题:地震活动性 强地震 速度结构 板内地震 广东省 河源 阳江 汕头 

摘      要:稳定板块内部的强地震(震级大于和等于6.0级的地震)是如何孕育与发生的一直以来是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广东省的阳江洋边湾、河源新丰江水库与汕头南澳岛位于稳定的华南陆块内部,是广东省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三个区域,有强震发生的历史,是理解板内强震孕育与发生的理想窗口。而这些强震区域的地壳结构与物理性质是理解强震孕育构造背景与发生机制的关键基础。本文基于阳江与河源已构建的上地壳速度结构,结合区域地震活动性分析,对比与总结汕头南澳岛与北美新马德里强震区的孕震构造背景,揭示广东省强震震源区与地震活跃区的地壳结构与物理性质、强震孕震与发震构造背景以及两者关系,进而探讨广东省强震发生的成因机制。结果显示广东省的强震倾向于发生于NE-SW向与NW-SE向断层交汇处。这些断层交汇处呈现低地震波速度特征,在发震深度范围(8~15 km深)地震b值较小(1.0)。低地震波速度与低地震b值特征指示断层交汇处为稳定华南陆块的局部薄弱带,易于构造应变能积累。此外,流体参与的孔隙压力增大或荷载增大等局部地壳应力扰动可能是触发广东省强震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提出进一步加强板内强震发生的应力积累方式和持续时间,以及孔隙水压力增大的物理机制等研究,可加深认识板内强震的发生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助力粤港澳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估。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