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型红层缓倾岩层滑坡形成机制—以川北断渠滑坡为例 收藏

大型红层缓倾岩层滑坡形成机制—以川北断渠滑坡为例

作     者:唐然 任穗川 范宣梅 许强 

作者机构: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 Technology Edition))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93353) 

主  题:缓倾岩层滑坡 断渠滑坡 沉积相 构造模式 形成机制 

摘      要:大型缓倾岩层滑坡在红层地区广泛分布,由于滑前迹象不明,很难做到早期防范。为了探索此类滑坡潜在风险斜坡判识和早期识别,以四川北部南江县断渠滑坡为例,从孕灾地层沉积相和岩性组合特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和滑坡周边层间剪切带发育特征等角度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该滑坡体积约为1153×104m3,主滑方向总体向南(170°),为一特大型缓倾岩层古滑坡。滑坡发育于侏罗纪中统沙溪庙组上段和沙溪庙组下段交界部位,是岩性和岩相的转换面。沉积相的组合特征决定了斜坡上硬下软的坡体结构。滑坡构造上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新华向斜北西翼,受到了多期地质构造作用,米仓山南缘前陆盆地盖层底部楔入冲断构造模式产生了上部地层原地掀斜效应,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层间机械破碎作用,并且软硬两个系列地层交界处更易应力集中,在孕灾地层上下厚度约80m范围内共计发育了数十条层间剪切带。在地下水大量参与下,破碎程度高且原岩含大量黏土矿物的层间剪切带被逐渐泥化,为滑坡下滑提供力学条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