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数字检察监督:渊源、范式、隐忧与因应 收藏

数字检察监督:渊源、范式、隐忧与因应

作     者:朱福勇 郭高维 

作者机构:西南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学院 

出 版 物:《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24年

学科分类:0301[法学-法学] 03[法学] 030106[法学-诉讼法学] 

基  金: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之智慧司法学科“智能司法语境下类案异判的化解研究”(ZNSF20200Z01) 

主  题:检察监督 数字检察 能动检察 类案监督 数字法治 

摘      要:科技与法律的双向奔赴,谱写检察监督的新篇章。数字检察监督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能动检察的应有之义、科学发展的技术赋能、风险社会的迫切要求,以及数字法治的必然途径,具备深厚的理论渊源。在上述理论渊源的指导下,检察监督实现由“被动监督至“主动监督,由“局部监督至“全域监督,由“个案监督至“复合监督,由“回溯监督至“预测监督,由“零和监督至“共赢监督的范式转型。数字检察监督因之呈现主动监督、全域监督、复合监督、预测监督和共赢监督的实践范式。应当承认的是,数字检察监督亦潜隐内生困境与外在风险,即监督扩张招致合法质疑,技治主义侵蚀主体价值,算法风险遮蔽公平正义,数据风险影响监督质效。对此,应当在法治框架下重新审视数字检察监督,通过比例原则、人本主义、程序正义以及合规治理,厘定数字检察监督的权力边界,转变数字检察监督的治理理念,促进检察监督算法的中立透明,保障检察监督数据的可用安全,从而铸就由表至实的数字检察监督现实隐忧的科学规制路向。据此,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检察监督新模式,把检察监督纳入规范、有序的良性运行轨道,重塑检察监督流程,再造检察监督体系,达至既定的监督目标。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