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及其超越意义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及其超越意义

作     者:王静 

作者机构: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版 物:《马克思主义研究》 (Studies on Marxism)

年 卷 期:2024年

页      面:62-7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法学]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形态视阈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研究”(23BKS061)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形态 结构总体性 历史总体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      要:总体性是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形态发展演进规律的基本方法,也是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方法。运用总体性原则考察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结构总体性和历史总体性的统一。从结构总体性看,中国式现代化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全面协调发展的总体性,具体体现在现代化目标、布局和动力三个层面;从历史总体性看,中国式现代化是既坚持独立自主又不断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先进成果的现代化,是既以历史文化传统为底色又不断赋予其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是不断接续推进的“成型但未“定型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展现了与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不同的总体性,是一种立足人的全面协调的总体性,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