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从“脉生痰核”理论及脂质炎症学说辨治动脉粥样硬化 收藏

从“脉生痰核”理论及脂质炎症学说辨治动脉粥样硬化

作     者:刘姚钰菁 沈月红 瞿旻晔 赵欣怡 陶伟伟 刘丽娜 武继彪 李运伦 裴可 

作者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创新研究院 

出 版 物:《中药药理与临床》 (Pharmacolog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506[医学-中医内科学]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医学]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305122,82274471,8230512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No:zyyzdxk-2023120) 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230450,BK20230449) 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编号:QN202201) 南京中医药大学罗林秀科研基金项目(编号:LLX202206) 

主  题:动脉粥样硬化 脉生痰核 宿痰失道 兼有血瘀 脾肾两虚 

摘      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与脂质代谢和炎症反应相关。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中医没有固定的病名,但其临床症状属于胸痹、心痛。古代医籍和各家学说对于胸痹的病因病机众说纷纭,而笔者结合循证医学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可从“脉生痰核立论,具体分为“宿痰失道、“兼有血瘀及“脾肾两虚。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结合脂质学说及炎症学说论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之间相互关联的理论。并且,从病因病机出发,提出并佐证了以祛湿化痰为首、活血化瘀为主、健脾补肾为要的治疗总则。三法结合,祛痰、化瘀与补虚并重;同时中西结合,剖析上述三法的生物学本质,挖掘中西医理念的相通之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联系的桥梁,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治疗提供新思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