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郑州市冬季重污染过程中PM和PM的组分特征、来源和生成机制 收藏

郑州市冬季重污染过程中PM和PM的组分特征、来源和生成机制

作     者:张弘宇 翟诗婷 袁明浩 徐艺斐 王申博 张瑞芹 

作者机构:郑州大学化学学院 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河南省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出 版 物:《中国环境科学》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4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2[理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23M733220) 郑州市PM_(2.5)与O_(3)协同控制监测项目(20220347A) 

主  题:PM PM 来源 颗粒物pH 二次无机气溶胶 

摘      要:PM1作为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其组分特征、来源和生成机制对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在线观测仪器于2021年对郑州市一次重污染过程中PM1和PM2.5的化学组分进行了对比观测,利用受体源解析模型、潜在源模型、热力学模型和化学反应速率公式,探究了PM1和PM2.5的来源及二次无机气溶胶生成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1和PM2.5主导组分均为硝酸根和有机物,但二者在PM1中的占比(35.1%和23.6%)均高于PM2.5(26.3%和18.2%).相较于PM2.5,二次源(37.7%)、生物质燃烧源(10.5%)、工业源(5.2%)和机动车源(37.0%)对PM1的贡献更大,而燃煤源(9.3%)和扬尘源(0.4%)对PM1的贡献较小.此外,省外传输对PM1的影响小于***1和PM2.5中液相硫酸盐的主导路径均为H2O2的氧化途径,其次PM1中反应路径为过渡金属催化氧化,PM2.5则为O3氧化.PM1中硝酸根的生成可能受气相反应的影响更为显著.PM1低气溶胶含水量浓度下,即可存在较高的NH3气粒分配.综上,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PM1和PM2.5的差异,为开展污染管控提供科学支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