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RSEI的徐州市区转型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分析 收藏

基于RSEI的徐州市区转型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分析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alysis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Xuzhou city during transition period based on RSEI

作     者:焦凯 雍新琴 陈凯怿 JIAO Kai;YONG Xin-qin;CHEN Kai-yi

作者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 版 物:《西南农业学报》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4年第37卷第5期

页      面:1087-1098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1273)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江苏师范大学2021级研究生科研与创新实践计划项目(2022XKT0106) 

主  题:RSEI 生态环境质量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性 驱动因子 

摘      要:【目的】探寻徐州市区转型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为生态保护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0—2020年5期Landsat数据,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基于皮尔逊相关性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结果】(1)2000—2020年研究区RSEI值在0.5~0.6范围内波动,生态环境质量不稳定;低等级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分布在云龙区、泉山区和鼓楼区,高等级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分布在铜山区和贾汪区;(2)2000—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面积占比35.70%,恶化的面积占比23.23%,生态环境质量与其变化情况呈显著负相关。RSEI等级越高,生态环境质量越容易恶化,等级越低越容易改善;(3)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明显空间聚类特征,高-高聚类区域分布在铜山区,低-低聚类区主要分布在云龙区、泉山区、鼓楼区及贾汪区,20年来高-高聚类区标准差椭圆方向性明显,始终呈现“西北—东南向分布格局,低-低聚类区标准差椭圆呈现“西南—东北向分布格局;(4)地理探测器探测结果显示,所有影响因子结果均显著,主导因子为绿度,双因子交互作用明显。【结论】徐州市区转型后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