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糠秕马拉色菌引起2例导管相关感染病例及文献复习 收藏

糠秕马拉色菌引起2例导管相关感染病例及文献复习

Two cases of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caused by Malassezia furfur and literature review

作     者:王梦珍 于淑颖 闫文娟 窦红涛 徐英春 WANG Mengzhen;YU Shuying;YAN Wenjuan;DOU Hongtao;XU Yingchun

作者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 

出 版 物:《中国真菌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yc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19卷第2期

页      面:126-13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4[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401[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10[医学] 

基  金:北京协和医院沉淀整合基金(ZC201905334) 

主  题:糠秕马拉色菌 鉴定 MALDI-TOF MS 测序 (1 3)-β-D葡聚糖 体外药敏试验 

摘      要:目的报道2例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病例。方法2例接受全肠外营养住院患者出现发热后,分别留取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培养,使用BACT/ALERT 3D系统进行外周血培养,检测(1,3)-β-D葡聚糖。采用VITEK II Compact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26S rDNA D1/D2和rDNA ITS双向测序。采用E-test法进行抗真菌药敏试验,测试药物包括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结果2名患者PICC培养7 d后血琼脂上有小菌落生长,用VITEK II和MALDI-TOF MS鉴定均为糠秕马拉色菌,经ITS和26S D1/D2测序分析证实。两名患者的外周血瓶培养30 d均为阴性,(1,3)-β-D葡聚糖小于150 pg/mL。两株糠秕马拉色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相同,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6μg/mL、32μg/mL、0.38μg/mL、32μg/mL和32μg/mL。结论由马拉色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不易检出,当临床怀疑使用PICC患者感染马拉色菌时,建议延长培养时间或使用专用培养基。(1,3)-β-D葡聚糖对马拉色菌属所致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帮助不大。伊曲康唑可能是治疗糠秕马拉色菌所致感染的合适选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