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桉树、马尾松人工林非共生固氮量空间变异与分布特征——以广西高峰林场为例
Spatial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 in Cunninghamia lanceolata,Eucalyptus and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Forests-Taking Guangxi Gaofeng Forestry as an Example作者机构:南宁师范大学地理与海洋研究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4 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南宁530000 河池市林产工业工作站广西河池547000
出 版 物:《广东农业科学》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24年第51卷第5期
页 面:102-114页
基 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21GXNSFBA075058) 广西科技基地与人才专项项目(桂科AD20297037)
主 题:非共生固氮量 空间分布 克里金插值 人工林 高峰林场
摘 要:【目的】探究不同生长季杉木、桉树、马尾松人工林不同生态系统组分非共生固氮量空间分布变化与含量差异。【方法】利用普通克里金插值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以广西高峰林场杉木、桉树、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长季与非生长季土壤、凋落物和冠层叶片非共生固氮量,展开空间变异与含量差异特征研究。【结果】无论生长季还是非生长季,人工林各组分非共生固氮量变化趋势不同且显著,空间相关强烈且异质性强。生长季,土壤非共生固氮量呈现东北低西南高的分布特征,凋落物、冠层叶片与之相反,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征;非生长季,土壤和冠层叶片量空间分布大体上与生长季相似,凋落物则相反。人工林土壤非共生固氮量最高,为1.2834、0.5668 kg/hm^(2)·y,冠层叶片最低,为0.0009、0.0028 kg/hm^(2)·y。土壤非共生固氮量与凋落物、冠层叶片存在显著差异。生长季,土壤非共生固氮量与凋落物呈显著负相关,其他组分间相关性不显著;非生长季,各组分之间非共生固氮量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杉木、桉树、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季节各组分非共生固氮量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且强烈,非共生固氮量主要存在土壤组分中。因此,在杉木、桉树、马尾松种植过程中对土壤施入一定氮肥,可促进人工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