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中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与Cd结合机制——以株洲市某人工湿地为例
Mechanism of binding betwee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nd cadmium in constructed wetland sediments:taking a constructed wetland in Zhuzhou City as an example作者机构:湖南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长沙410128 湖南省灌溉水源水质污染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410128 农业农村部南方产地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8
出 版 物:《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 卷 期:2024年第43卷第6期
页 面:1377-1388页
核心收录:
基 金: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项目(2020NK200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801505)
主 题:溶解性有机质 人工湿地沉积物 镉 结合过程 二维相关光谱
摘 要:为探究人工湿地不同季节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组分变化以及与Cd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差异,本研究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多种光谱表征技术,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和二维相关光谱(2D-COS)分析对春秋两季湿地沉积物中DOM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湿地沉积物DOM主要来源于微生物活动、植物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亲水性强且芳香性较低。春季与秋季的DOM含量分别为434 mg·kg^(-1)和700 mg·kg^(-1),其中春季主要由两种类蛋白和两种腐殖质组成,而秋季则为一种类蛋白和三种腐殖质。各组分与Cd的淬灭过程主要是静态淬灭,其中春季的蛋白质残基表现出最为明显的淬灭效果,存在两类以上结合位点,而秋季的类蛋白和类富里酸为单齿络合物。类蛋白和类富里酸与Cd的结合比其他组分更为强烈且稳定,并且类蛋白质组分与Cd优先结合。结合过程中,Cd主要与DOM的酰胺、酚羟基、羧基官能团相互作用,其中酰胺的结合速率最快,其次是酚羟基和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