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粮食-生态”安全视域下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演变特征与机制——以中越边境地区为例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cultivated land use eco-efficiency from the triple-security perspective in China-Vietnam border area作者机构: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南宁530001 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1
出 版 物:《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4年第44卷第11期
页 面:4637-464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8[工学] 09[农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主 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驱动机制 边境安全 动态面板系统GMM 中越边境地区
摘 要:明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驱动机理是深化土地科学前沿探索、优化粮食安全发展格局的关键基础。建构“边境-粮食-生态安全框架,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0—2020年中越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通过泰尔指数研究其演变特征和区域差异,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揭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中越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指数总体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整体处在中等效率水平,空间表现为“北高-南低分布格局,省际差异是造成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2)化肥使用过量、劳动力过剩和碳排放增加是造成中越边境地区耕地投入产出要素松弛、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损失的重要因素。(3)中越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由多因子交互作用驱动,地形坡度、城镇化、边境贸易水平、财政支农水平是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积极因素,水土流失率、工业化和劳均耕地规模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抑制效应。中越边境地区亟需优化耕地经营投入结构,向“投入优-产出高-排放低方向转型,构建边境粮农稳态格局,促进边境地区长足稳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