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拯救与反叛——重读《牛虻》(上) 收藏

拯救与反叛——重读《牛虻》(上)

Salvation and Rebellon--Rereading The Gadflyt(Part1)

作     者:丁帆 Ding Fan

作者机构:教育部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 版 物:《当代文坛》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年 卷 期:2024年第4期

页      面:4-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文学大系整理、编纂与研究[1900-2020]”阶段性成果 项目批准号:22&ZD271。 

主  题:拯救与反叛 革命+恋爱 双重主题 时代背景 典型性格 人性光辉 

摘      要:《牛虻》是一部典型的“革命+恋爱式的作品,其革命的背景虽然是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青年党为民主自由的斗争故事,但却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文学教科书,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它也一度成为中国文学效仿的创作模式,追寻它的历史踪迹,有助于我们汲取作品精华,烛照当下创作。本文试图从阅读史的过程中,重新梳理一条《牛虻》在中国曲折变化的阐释史。于是,从版本学的考证、主题的阐释、典型人物的塑造、故事情节和细节的描写、人性的深度发掘等几个角度,阐发本人对这部作品的重新定位,即:拯救和爱情(包括自我救赎)的母题,无论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中,都是不可抗拒的描写元素,它既成为许多西方作家作品摆脱不了的“集体无意识,同时也影响着中国近80年来的文学创作。然而,在宗教母题之上的另一个太阳——人性的光辉却是照亮这部作品的圣灵,作品所塑造的牛虻形象就是“第一位格充满着人类之爱的“典型人物——无论是在革命斗争中,还是在爱情的执念奉献中,抑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平民的普世之爱,作品都有着巨大的超越时代和超越阶级的文学史意义。它引发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作家们去思考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俯视人性,还是仰视人性呢?!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