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论中药性状学 收藏

论中药性状学

Discussion on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aracterology

作     者:康廷国 张慧 李峰 王添敏 许亮 张建逵 李娜 宋慧鹏 李思雨 KANG Tingguo;ZHANG Hui;LI Feng;WANG Tianmin;XU Liang;ZHANG Jiankui;LI Na;SONG Huipeng;LI Siyu

作者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355 

出 版 物:《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年 卷 期:2024年第55卷第11期

页      面:3579-358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8743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173935) 辽宁省教育厅面上项目(LJKZ0893) 辽宁省教育厅面上项目(LJKMZ20221312) 辽宁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JYTZD2023198) 

主  题:中药性状学 辨状论质 质量 三维评价 中药化学 中药生物学 质量标志物 

摘      要:中药传统性状一般是指感官获得的宏观性状,如形、色、气、味等,不包括微观性状。在中药“辨状论质相关研究中发现,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也与其质量相关,且其特征更容易量化和数字化,在中药“辨状论质的机制探讨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依据遗传学中“性状的概念,结合中药的特点,将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与宏观性状合二为一,提出“中药性状学的概念,即对中药所呈现的宏观和微观性状进行表征和研究的应用科学。中药性状学不仅能够揭示中药“辨状论质机制和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的科学内涵,而且还能与中药化学、中药生物学质量标志物关联(三学关联),建立符合中医整体观的中药质量三维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将其内涵、任务、地位加以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