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古书新造:民国古籍出版热中文本的再生产逻辑 收藏

古书新造:民国古籍出版热中文本的再生产逻辑

Republishing of Ancient Books:Logic of Reproducing of Texts in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Boo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     者:朱琳 Zhu Lin

作者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学院 

出 版 物:《现代出版》 (Modern Publishing)

年 卷 期:2024年第6期

页      面:63-7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04[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302[文学-传播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5[文学] 06[历史学]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60202[历史学-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60205[历史学-中国近代史] 0602[历史学-中国史]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传统再造视野下的民国古籍出版史料整理与研究”(编号:20CTQ013) 

主  题:古籍出版 传统文化 出版逻辑 印刷范式 

摘      要:从20世纪20年代至全面抗战前的10余年间,大规模的古籍出版活动在传统文化式微的语境下,创造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从出版视角看,此次传统文献“出版热自有其迥异于过往的生产逻辑。在正典化不断远去的文献生产前提下,通过建构纪念碑性,大型古籍丛书的生产活动被再度嵌入政治的框架内运行,知识的政治建构在这一时期是古籍出版活动整体上极为凸显的特点。于外,古籍以展览和馈赠的方式走出国门,在文化外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于内,古籍则通过行政手段与市场之手抵达新时代的阅藏场域,迎接以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匿名化读者。总体上,古籍的物质性特征被放大,不论是在为国家提供外交象征物时,还是在为读者提供合宜的读物时,文本性的地位均遭弱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