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土地利用对洱海罗时江小流域土壤微塑料污染的影响 收藏

土地利用对洱海罗时江小流域土壤微塑料污染的影响

Effects of Land Use Patterns on Soil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the Luoshijiang Subwatershed of Erhai Lake Basin

作     者:戴柳云 侯磊 王化 符立松 王艳霞 李晓琳 王万宾 梁启斌 DAI Liu-yun;HOU Lei;WANG Hua;FU Li-song;WANG Yan-xia;LI Xiao-lin;WANG Wan-bin;LIANG Qi-bin

作者机构: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24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昆明650034 

出 版 物:《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4年第45卷第5期

页      面:3069-307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基  金:云南省农业基础研究联合专项(202301BD070001-090) 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301AT070220)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3Y0716)。 

主  题:微塑料(MPs) 土壤 土地利用 污染特征 洱海罗时江小流域 

摘      要: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受到广泛关注,但小流域尺度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微塑料污染影响的认识相对不足.以洱海北部罗时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耕地、河岸带、草地和林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特征,利用聚合物风险指数法评估4种地类土壤的污染风险,探讨土地利用对土壤微塑料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罗时江小流域土壤微塑料丰度在220~1900 n·kg^(−1)之间,平均丰度为(711±55)n·kg^(−1),主要聚合物类型为聚酯(PES,32.52%)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21.95%),粒径集中于0.5~2 mm(61.89%),超过75%的微塑料为纤维状,颜色以透明为主(58.50%).②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决定土壤微塑料的丰度和污染特征,人类活动强度更大的耕地[(885±95)n·kg^(−1)]和河岸带[(837±155)n·kg^(−1)]土壤微塑料丰度显著高于林地[(491±53)n·kg^(−1)](P0.05),薄膜和碎片状微塑料主要赋存于耕地土壤,微塑料聚合物类型和颜色种类也以耕地土壤最为丰富.③耕地土壤微塑料风险指数等级(Ⅲ级)高于其余3种地类(Ⅰ级).研究表明,小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越大的土地利用方式,其土壤微塑料赋存特征越复杂,聚合物类型更丰富,潜在污染风险越高,应加强对耕地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管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