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教育社会化的两种类型:涂尔干与康德的争执 收藏

教育社会化的两种类型:涂尔干与康德的争执

The Two Types of Educational Socialization:Durkheim and Kant's Dispute

作     者:李长伟 LI Changwei

作者机构: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湖南师范大学古典教育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81 

出 版 物:《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4年第23卷第3期

页      面:17-24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40103[教育学-教育史] 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一般项目“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教育学体系建构的启示”[BAA230046] 

主  题:教育社会化 非社会的社会性 涂尔干 康德 林喻 

摘      要:涂尔干从对社会事实的肯定和规定出发,认为教育是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的过程。他由此对康德的教育规定“教育在于使每个人的所有能力得到完美的发展提出了严肃的批评,认为它脱离了具体的社会规定,变成了理想化的教育。教育的性质是社会性的而不是非社会性的。然而,涂尔干的批判又存在盲点,他没有看到康德的“非社会的社会性以及由此推导出的教育规定——教育是促进年轻一代“非社会的社会化的活动。康德在他的历史哲学以及教育学的“林喻中阐述了他对教育的这种规定。现代教育学人,有必要将“非社会的社会性作为核心范畴纳入教育学之中,因为这直接涉及一个关键问题:能动的、有情有欲的、非社会性的个体,如何成为依赖他人、与他人合作的、社会性的存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