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合肥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活力与建成环境关联性测度
Measur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patial vitality of metro station domain and built up environment in the main urban area of Hefei based on random forest model作者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湖北省城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4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4
出 版 物:《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年 卷 期:2024年第44卷第5期
页 面:796-80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37805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23WKZDJC009)资助
主 题:轨道交通站域 空间活力 建成环境 百度热力指数 随机森林模型
摘 要:以合肥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站域为例,基于百度热力指数等多源数据分析其空间活力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测度地理区位、土地利用、功能设施、开发强度、交通便利度以及环境品质6个维度的建成环境要素与轨道交通站域空间活力的关联性。同时,结合K-means聚类算法,划分轨道交通站域类型并识别典型站域存在问题,从而针对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域提出空间活力优化策略。结果表明:①合肥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活力在时序上呈现“晚高峰高于早高峰,休息日晚高峰高于工作日晚高峰特征,在空间上呈现“内高外低由二环线向外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②综合工作日与休息日早/晚/非高峰时段建成环境变量对轨道交通站域空间活力的相对重要性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功能设施开发强度地理区位土地利用交通便利度环境品质;③合肥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站域可划分为成熟型、成长型、初熟型、孕育型4类,聚类特征明显,在空间上呈现“圈层结构。其中,成熟型站域集聚分布在二环线内,成长型站域沿二环线呈环状分布,初熟型站域主要呈零散状分布在二环线外滨湖区与经开区,孕育型站域主要分布在二环线外城市各区,分布范围较广。研究旨在从建成环境视角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活力提升与低碳交通策略提供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