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混合现实技术在游离腓骨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混合现实技术在游离腓骨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研究

Application of mixed reality technology in free fibular flap transplantation for repairing mandibular defects

作     者:宋宣 向大兰 刘代德 刘一秀 SONG Xuan;XIANG Dalan;LIU Daide;LIU Yixiu

作者机构: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口腔科四川乐山614000 重庆市石柱县人民医院外科重庆石柱409100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转移与个体化诊治转化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0 

出 版 物:《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年 卷 期:2024年第38卷第5期

页      面:588-59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302[医学-口腔临床医学] 10[医学] 

基  金:重庆市科技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cquchkfjj005)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202300124) 

主  题:混合现实技术 游离腓骨皮瓣 下颌骨缺损 穿支血管 修复重建 

摘      要:目的探讨在游离腓骨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使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穿支血管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3年6月,采用游离腓骨皮瓣修复12例下颌骨缺损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35~78岁,平均61岁。下颌骨成釉细胞瘤9例,侵犯下颌骨口腔鳞癌3例。病程15 d~2年,中位病程14.2个月。下颌骨缺损长度5~14 cm,平均8.5 cm;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4 cm~8 cm×6 cm。术前均行颌面部增强CT和下肢CT血管造影检查,将所得数据制成下颌骨、下肢穿支血管三维模型。术中使用混合现实技术将穿支血管三维模型重叠于患者体表,制取游离腓骨皮瓣修复缺损。腓骨切取长度为6~15 cm,平均9.5 cm;皮瓣切取范围6 cm×5 cm~10 cm×8 cm,供区拉拢缝合(7例)或游离植皮修复(5例)。结果12例患者术前使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穿支血管30支,每例平均2.5支;术中测量术前定位穿支血管穿出点与实际穿出点距离为1~4 mm,平均2.8 mm。术后12例腓骨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换药后延期愈合。供区发生感染1例,经抗炎换药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中位时间21个月。修复面部外形好,皮瓣无臃肿。3例术后接受放化疗患者中,随访6个月时2例正常骨愈合、1例延迟愈合。结论在游离腓骨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中使用混合现实技术,可以实现穿支血管三维可视化,手术操作简便,误差较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