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果酒发酵过程中酸性物质与细菌群落相关性分析
Correlations analysis between acidic substances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in mulberry wine fermentation作者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南充637000
出 版 物:《中国食品添加剂》 (China Food Additives)
年 卷 期:2024年第35卷第5期
页 面:13-22页
学科分类:0832[工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0836[工学-生物工程] 082203[工学-发酵工程] 0822[工学-轻工技术与工程] 083203[工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基 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22NSFSC1653)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ARS-18-SYZ19)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2021YFN0097) 四川省现代农业学科建设推进工程项目(2021XKJS097) 南充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1GXJS0002)
摘 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主发酵阶段桑果酒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果酒酸性物质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桑果发酵液中酸性物质和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发酵24 h,“德果1号可滴定酸、挥发酸含量缓慢上升,其优势菌unidentified Rickettsiales相对丰度从79.74%降到17.45%,乳球菌属从0.62%升到57.24%;而“嘉陵30号发酵24 h,可滴定酸和挥发酸含量快速升高,尤其是乙酸含量,其优势菌明串珠菌属、魏斯氏菌属分别从53.39%、3.85%降到35.20%、0.59%,乳酸杆菌属从39.11%升到52.23%。发酵液中产酸菌有醋酸杆菌属、葡糖杆菌属等醋酸菌和明串珠菌属、乳酸杆菌属、魏斯氏菌属等乳酸菌,这些细菌主要来自桑果原料,并在发酵液中细菌群落的相互作用下,相对丰度增加,产生乙酸等挥发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