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华夏造山系元古宙-早古生代洋板块地层分布与演化 收藏

华夏造山系元古宙-早古生代洋板块地层分布与演化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OPS from Proterozoic to Early Paleozoic in the Cathaysian Orogen

作     者:张克信 何卫红 徐亚东 王丽君 牛志军 邢光福 王嘉轩 徐德明 赵希林 宋芳 寇晓虎 ZHANG Ke-Xin;HE Wei-Hong;XU Ya-Dong;WANG Li-Jun;NIU Zhi-Jun;XING Guang-Fu;WANG Jia-Xuan;XU De-Ming;ZHAO Xi-Lin;SONG Fang;KOU Xiao-Hu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205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南京210016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出 版 物:《华南地质》 (South China Geology)

年 卷 期:2024年第40卷第2期

页      面:181-210页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70903[理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U2244212,41772107)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s.DD20221645、DD20190811)。 

主  题:洋板块地层 洋壳残块 火山弧 元古宙 早古生代 华夏造山系 

摘      要:本文按洋板块地层理论与方法,系统收集和梳理了华夏造山系元古宙-早古生代与洋壳生成扩张和俯冲消亡遗存的洋壳残块和洋盆建造(称之为洋板块地层)共96处,均有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控制,主要包括洋脊、洋岛和洋内弧3类洋壳的火成岩建造,以及海山、远洋深海和海沟3类洋盆内的沉积建造。本文还对洋盆汇聚俯冲的直接产物-陆缘弧和叠加在裂离地块上的火山弧建造(非洋板块地层)系统收集梳理了85处,其中59处有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控制,26处无测年与地球化学分析,但有实测剖面控制。笔者对上述181处中的39处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和相关样品采集与分析。在上述所获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以图解形式展示了华夏造山系元古宙-早古生代主要洋板块地层分布与构造演化历程。横向上将华夏造山系划分为江绍-郴州-钦防对接带(主要含陈蔡-龙游、神政桥-神山、鹰扬关和糯垌4个含蛇绿岩残块增生楔,以及绍兴-兰溪增生弧和钦防残余洋盆)、武夷-赣州多岛弧盆系(主要含罗霄弧、赣州弧间盆地、北武夷弧和南武夷弧以及南平-宁化构造混杂岩带)和东南沿海多岛弧盆系(主要含龙泉-政和-大埔、贵子-石窝2个含蛇绿岩残块增生楔,以及伴生的云开地块-弧、粤南弧-弧背盆地和东南沿海地块);纵向上据洋板块地层和相关火山弧时空分布,从老至新划分出华夏造山系(华南洋)的7个构造演化阶段:(1)约1800~1200 Ma,洋盆拉张形成期;(2)约1200~820 Ma,洋盆扩张与汇聚转换期;(3)约820~635 Ma洋盆汇聚俯冲、弧-弧和弧-陆增生峰期;(4)约635~541 Ma洋盆汇聚与扩张转换期;(5)约541~458 Ma洋盆扩张期;(6)约458~443 Ma洋盆汇聚俯冲、弧-陆增生峰期;(7)约443~420 Ma洋盆关闭与陆-陆碰撞、残留洋(海)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